百家号:收购海外球队 两年收购海外球队耗超150亿 中资出海接盘引监管注意

小编 46 0

两年收购海外球队耗超150亿 中资出海接盘引监管注意

百家号:收购海外球队 两年收购海外球队耗超150亿 中资出海接盘引监管注意

CFP图

每经记者 沈溦 吴凡 每经编辑 姚治宇

4月16日,莱茵体育公告称,其终止收购英超足球俱乐部南安普顿。

自2014年7月至去年9月,中资在欧洲足坛掀起了一股收购浪潮后,监管层对于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已经有了“重视”。今年3月20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中指出,部分企业海外投资存在“非理性和异常投资行为”,并直指一些企业在高负债率下于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有资产转移之嫌。

一些中资已经率先完成了对海外足球俱乐部的收购,但是后续如何形成可观的“盈利模式”也是国内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万达集团曾出资4500万欧元收购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不过王健林本人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入股马竞“并没有赚钱,一直在烧钱”。

对此,关键之道CEO张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资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要更冷静、理性、慎重去看待,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中资接盘海外俱乐部

同样是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不同于莱茵体育的“竹篮打水”,4月13日,几经波折的中资收购AC米兰俱乐部案终于尘埃落定。

米兰母公司费宁韦斯特集团CEO佩莱格里诺和罗森内里体育代表韩力签署了米兰股权转让的合同,而罗森内里体育是中欧体育主席李勇鸿最新组建的公司。

此前2016年6月份,苏宁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2.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0.1亿元)的总对价,收购了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约70%的股份,直接控股国米。

根据WIND数据,2015、2016年期间,内地企业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已达12支。此外,据《第一财经》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这两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球队耗费的资金已经超过150亿元。

为何近两年间,国内资产纷纷出海寻求接盘海外俱乐部呢?

张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同的企业的出发点各有侧重,总结下来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在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中资希望收购一些海外的体育资产,跟它在国内体育市场开拓的思路联动;第二,欧洲的体育资产价格可能比较合适,这也算是布局海外市场的一种考虑;还有一种是从企业自身拓展国际市场的角度去看,一方面获得体育资产,另一方面也拥有了一个有效推广的机会。”

莱茵体育曾表示,若本次收购能顺利完成,将使得公司获取足球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顶级足球IP资源,从而完善公司足球全产业链建设布局,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国际市场影响力。

此外,张庆还认为,从资产拥有方来讲,目前欧洲五大联赛,尤其是意甲所处的这样的国家,受整个经济的制约,使得它职业联赛经营情况不是太好,“从商业角度考虑,如果有合适的价格,他们也愿意出售股权,当然中国买家也愿意出比较好的价格给他们。”

购买海外资产引监管层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中资赴海外并购的现象,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去年12月6日,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就当前对外投资形势下中国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答记者问,表示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

2月21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在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开展非主业、非理性的大额对外投资,盲目投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3月就此问题明确表态,称对外投资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没太大好处还引来抱怨。

商务部对外投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较2016年下降了4.6%,其中流向房地产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4.3%和93.3%。据新华网报道,对外投资数据下降与有关部门的监管措施有关。

张庆则坦言,职业体育在欧洲市场相对成熟,而中国企业坦白讲除了资本的力量之外,在俱乐部的经营方面其实没有太多的经验,结合近期监管层的表态,国内企业在重组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时,更冷静、理性、慎重去看待,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如何盈利是难题

此外,中国资本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看似风光,不过背后却难掩被收购球队业绩亏损、战绩平平等事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期被中欧体育收购的AC米兰正在亏损。去年俱乐部的财政状况有所好转,但依然亏损了约7500万欧元。

此外,此次莱茵体育拟收购南安普顿的母公司圣玛丽足球集团有限公司,虽然2013年以来营收增长显著,但是公司的负债也在大幅增加,且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与净利逐年下滑。

欧足联俱乐部牌照和财政公平小组负责人Andrea此前详细介绍欧洲足球协会联盟(简称“欧足联”,UEFA)目前的运营现状时表示,随着财政公平政策的实行,欧洲足球俱乐部的经营利润已经扭亏为盈,但其净利润依旧为负,2015年全年亏损为3.23亿欧元。

对此,张庆表示,本身欧洲五大联赛有很多俱乐部都是负债经营,除了最顶级的豪门球队能实现盈利外,其他的球队依赖于职业联赛本身发展的土壤,职业联赛如果不处于盈利性,单独的处于中下游的球队就很难盈利。

而目前想使AC米兰等这样被中资收购的亏损球队“扭亏为盈”还是非常难的,“这不是单方面收购一家俱乐部就能改变的,因为职业足球市场不单单是有钱就可以做到一切的,应该算一个相对长期的投资,这是一个持续性耕耘的过程。”张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坦白讲在这方面,中国在职业体育消费方面量的积累不够,中国企业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如何去找到好的操盘手,好的职业经理人的团队去运营,这些可能是关键的要素”。

中略资本创始人高剑锋向记者表示,中资购买的一般是海外的二流、三流的球队,而这些球队是极少盈利的,“未来变现最可能的办法是把海外资产拿到中国与中国的资产进行合作,因为中国有政策性的支持,同时中国有庞大的市场空间”。

高剑锋补充到,“变现方法很多,比如把海外足球俱乐部拿到中国进行比赛,俱乐部跟国内的赛事进行合作,俱乐部在国内企业的一些冠名、广告等。”

是人傻还是钱多?中国资本大肆收购国外俱乐部为哪般

在如今的世界足坛,中国球队大肆购买世界级球星已经让人见怪不怪,而顶级球星频繁穿上中国俱乐部队服的余温尚未散去,中国商人们又想让海外俱乐部整体改姓“中华”。难道中国财阀们真是的人傻钱多,只买球星已经不过瘾了么?还是他们大量收购海外职业俱乐部有着其他的用意?

百家号:收购海外球队 两年收购海外球队耗超150亿 中资出海接盘引监管注意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资本2015年在境内外体育市场的并购量大幅增加,其中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就有33起,总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资本迄今已经完成了对英格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10家海外俱乐部的并购,其中8家实现控股,这8家当中有3家实现全资控股。

百家号:收购海外球队 两年收购海外球队耗超150亿 中资出海接盘引监管注意

自从广州恒大的崛起,其商业价值的不断扩大也让更多的中国商人们意识到了足球是推动自身发展的一条捷径。可目前国内的足球市场大多具有溢价的现象,名不副实的价格让手头并不是极其宽裕的资本望而却步。中国联赛相较于外国联赛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但更多依赖于不断购买大牌球星维持关注度的中超俱乐部却不是一个盈利稳定的投资好项目,而且比赛的不确定性也让俱乐部的成绩带来不小的波动。与其把资金投入纷繁复杂的中国足球,倒不如放眼世界,寻找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国外活广告,而且效果并不比国内差。

百家号:收购海外球队 两年收购海外球队耗超150亿 中资出海接盘引监管注意

百家号:收购海外球队 两年收购海外球队耗超150亿 中资出海接盘引监管注意

而面对中国资本的介入,海外俱乐部往往呈现出接纳的态度,总结起来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欧洲发达的职业足球是建立在持续的巨大资本投入基础上的。 欧洲近年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包括一些豪门在内的众多欧洲足球俱乐部首当其冲,球队面临巨额的财政赤字,急需在国际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买家出售股份以化解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其次,中小俱乐部在接受中国资本强势介入之后会获得大笔的流动资金 ,有了资金的帮助球队就可以购入强力球员,球员的质量上升了,对球队的自身发展也是有利的。

然而在中国资本疯狂收购国外俱乐部近10年的历史中,也不乏一些负面的案例。在2003/04赛季,上海的服装商人叶泽云豪掷100万欧元收购了一家比利时的俱乐部。2005年底,利尔斯俱乐部老板蒂斯肯以行贿罪将俱乐部前任主席叶泽云一起告上法庭,蒂斯肯透露叶泽云向俱乐部投入37万欧元,以换取对俱乐部的“话语权”。他还表示,自上赛季以来,利尔斯队至少出现过三场“怪异”的比赛……

百家号:收购海外球队 两年收购海外球队耗超150亿 中资出海接盘引监管注意

2007年杨家诚就通过泓峰国际收购当初还在英超的伯明翰29.9%的股份,最终在2009年以1.51亿英镑增加到94%。尽管杨家诚让伯明翰时隔48年后再度夺冠(英格兰联赛杯),但随着其被卷入洗钱案这支俱乐部也从英超降至英冠。

一系列负面的问题无可避免的会被人们想起。运作中国球员登陆海外、中国元素登上顶级体育比赛舞台这些看起来确实很美好,对于中国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这样的资本收购背后怀着的是其他的目的。

百家号:收购海外球队 两年收购海外球队耗超150亿 中资出海接盘引监管注意

其实大量收购国内外足球俱乐部的这种现象少见,只不过在现在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有能力控制高额资本力量的从前几年的俄罗斯、中东财团换到了我们自己而已。收购海外俱乐部也存在利弊。其弊端就在于未必能对我们的中国足球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现在有的收购方美其名曰送中国小将出国深造,其实都是换了一种手段的自我宣传罢了,纯属扯淡。

中国足球基础极其薄弱,急需的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青训体系教育。强行把小球员往国外输送就像让常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顿顿都很讲究的吃上西餐一样。虽然中国足球需要国外的先进足球理念,但更要理解这样的理念如何才能更好的融入我们自己的教育,留取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而那些借着支持中国足球却更看重自身经济发展利益的面子工程行为,还是少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