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里尔学院怎么样?
河海大学河海里尔学院的外方合作高校为法国里尔大学。该校成立于1559年,有460年的办学历史,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母校,也是法国规模最大的公立高校。里尔大学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国家农学研究院(INRA)、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合作设立33个国家级实验室,是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记者了解到,河海大学河海里尔学院将开展本科、硕士学历教育,开设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学术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机械工程两个硕士专业。本科生每年招收160人,硕士研究生每年招收160人,学院办学总规模960人,计划于2020年招生。
学院学生将在河海大学和合作方法国里尔大学进行双注册,拥有双学籍,实行六年一贯制本硕培养,符合毕业条件者不出国即可同时获得河海大学和里尔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以及法国工程师等相关证书和文凭。学院响应国家建设“新工科”和江苏省建设“制造强省”的号召,定位高端中外合作办学工科学历教育,在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学科领域培养能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的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二战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军为何不通知坚守里尔城的盟友法军?
历史有时候很容易被人以“贴标签”的方式概括,但这些“标签”很难说能概括完整鲜活的历史。比如我们现在说起二战中的法国军队,很多读者朋友可能会给他们贴上一个“不堪一击”的标签。没错,在二战中这个当时号称“陆上第一军事强国”的国家在短短六周内就沦为了傀儡政权。但是二战中的法军真的就如此不堪一击吗?不!说实话,要是没有他们,英国人早就在二战之初就玩完了。而二战历史也可能会被改写。
1940年5月25日,纳粹德军面对英法联军,可以用势不可当来形容。很快,溃败的大批英法联军被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围困在一个叫敦克尔克的小港口。大家都知道,此后在这个边境的小港口上演了二战中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大撤军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联军在德国的围追堵截下成功撤出了33.8万人,为之后的反攻欧洲保留了有生力量和希望。
今年上映的大片《敦刻尔克》就是以此背景讲述了三个感人的故事。但是据说电影在法国公映后受到了法国媒体的一致批评,原来电影中表现法军的镜头只有区区数十秒。法国《世界报》就发表文章批评说,“12万一同撤退的法兵在哪里?4万法军拼命防守,因抵抗军备更精良、人数更多的敌人而牺牲,他们又在哪里?”法国历史学者也表达了对《敦刻尔克》的不满,说“英国人对待历史有个坏习惯,就是大肆吹嘘自身军功,对法军贡献视而不见”。
既然法国人如此愤怒,认为电影里英国人对法国人的牺牲不屑一顾,那么在历史上,法军对敦刻尔克大撤退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坦白讲,若没有法国军队的誓死抵抗,敦刻尔克的大撤退不会如此成功。
当时法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布尔夏尔拒绝后撤,其部下5个师在里尔英勇抵抗,保障了敦刻尔克的安全。这些法军后来全部被德军俘虏。而在敦刻尔克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由法加尔德率领的法军第16军团负责防守。大撤退结束后,法加尔德及其部下4万余人全部被俘。就连丘吉尔事后都说:“请让我们铭记:如果没有敦刻尔克法军后卫部队坚持战斗。我们在英国重建一支保卫本土和争取最后胜利军队的工作,就会大受挫折”。
虽然丘吉尔也站出来为法军发声,但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真实的历史中,英国人却不是那么地道。首先法国军队是在“发电机”行动已经将要开始时,才被英国人告知撤退计划。接着在实际行动中,被优先撤退的无一例外都是英国士兵,法军士兵往往被拒载。据史料记载,从5月25号行动开始,到当月30号,撤往英国的十二万军队中,仅仅只有六千名法军。
后来英国人调整了策略,因为当时他们已经受到了美国等国的压力和批评,丘吉尔下令“要撤退更多的法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将对我们和盟国的关系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害。”此后从6月1日到4日,有约9.8万名法军,被撤往英国。这为二战中法国军队的继续抵抗保存了有生力量。
由于法军最后时刻才知道准备撤退的消息,部分法国陆军在撤退时充当了联军的“肉盾”。
1940年,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法国港口小城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最著名的莫过于法军在里尔坚守,里尔当时位于包围圈的突出部,随着两翼部队的的撤离后,里尔彻底陷入德军包围。被包围的法军部队拒绝投降,在摩里尼埃将军指挥下牵制了德军多达7个师的兵力,使德军无法全力进攻敦刻尔克,有效保障了撤退的进行。
从5月26日到5月30日,英军总共撤回12万人,法军仅撤回6000人。
在英军大部撤回后,丘吉尔顾及英法的同盟关系,要求英国海军协助撤退法军,法军才得以撤到英国本土,6月4日,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时,所有40万盟军士兵总共撤走了33万余人。
除了在里尔坚守被俘的4万法国士兵,还有3万法国士兵被放弃在了敦刻尔克的沙滩上,来不及撤退,成为德军的俘虏。
我觉得先丢一张地图会更有思路一点。
1940年5月20日,德军打左勾拳的装甲师已经把北边的英法联军包了饺子,而联军已经准备要通过敦刻尔克跑路了,但跑路得坐船不能游泳不是,而坐船总得分批转移不是。这要时间,而当时他们缺的就是时间,德国人随时可能一波平推过来。因此需要在敦刻尔克以及沿线构住防线。而...这批驻防的人肯定是来不及撤的,联军总得牺牲一些断后的部队,而英国人自然会把脑子动到法国人身上(捂脸)
当年电影敦刻尔克大撤退上映之后,法国人愤怒了。MD当年坑我们也就算了,到现代电影上还把法国人刻画的那么没存在感。
甚至电影里边还有个德军劝降海报还是英文的
但实际上当年德国人发布的劝降书还是先法语,后英语。代表当时硬抗的部队大多是法军,而很多法国人都是在莫名其妙情况下掩护着英军从敦刻尔克撤离,直到自己被战死或者被关进战俘营。
不过确实,1940年5月28日至31日的里尔围攻战里边,法国人确实拖住了德国人,使得英军起码多撤离了10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