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身于普鲁士的叶卡捷琳娜会成为俄罗斯女皇?
说起战斗民族,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将“不怂”二字刻入骨血的民族。如果没出过几任名留青史的帝王,那简直是辜负了这样彪悍的血脉。不过,纵观俄国历史,能被冠以“大帝”之称的,唯有两位帝王而已。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见两位“大帝”是公认的站在整个民族顶端的人:一位是彼得大帝,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还有一位,是可被称为俄版“武则天”的女天皇——叶卡捷琳娜大帝。
叶卡捷琳娜大帝,又叫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是俄国留里克王朝特维尔大公的后裔,德国采尔布斯特公爵的之女。1744年,出身高贵的她被俄国伊丽莎白女皇选为皇太子彼得三世的太子妃,成婚后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嫁到俄国后,她努力学习俄国语言与文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和拥戴。不过他的老公可不这么觉得,出轨发展婚外情不说,还想“休了她”。到这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人生轨迹可以说与武则天惊人的相似,不过她们的应对方法可不相同。叶卡捷琳娜充分展现出了她血脉中“战斗民族”的彪悍天性,想威胁我的位置?去死吧!不像武则天只是搞死了小三,叶卡捷琳娜直接冲着矛盾根源去了。1762年,叶卡捷琳娜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踏过层层尸体,拾级登上王位,用“前夫”彼得三世的血绘成了头顶的沙皇皇冠。作为孟德斯鸠的铁粉,叶卡捷琳娜在登位之初便开始施行开明君主制,大力提倡自由主义,成立自由经济协会,鼓励工商业发展。积极协调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希望解决桎梏俄国已久的农奴问题。但是很显然,手握大权的旧贵族地主并不买账。作为一个弑夫上位的女沙皇,她不得不考虑自己统治是否能稳固的问题。因此只能无奈妥协,颁布一系列保护贵族地主特权的诏书,给本就紧张的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矛盾又加了一大捧柴火。既然国内的矛盾关系这么紧张,那么还是着眼与外部的领土扩张吧,在这一点上,叶卡捷琳娜绝对对得起她“北方的塞米拉米达”( 传说中的领导了亚述王国的多次远征亚述女王)的称号。她完美的继承并发展了彼得一世的外交思想,拉拢奥地利、开战土耳其,拿下了黑海的出海口,完成了彼得大帝想做而未做成的事情;同时为巩固俄国在北欧的地位,趁波兰打的正热闹之际,毅然出手参与了三次瓜分波兰的战争,先后获得了近47万的波兰领土,保障了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利益。通过叶卡捷琳娜颇具战略眼光的海外扩张,俄国版图延伸到了欧洲腹地,真正成为了当时横跨亚欧大陆的欧洲最强国。作为彼得大帝之后,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称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用自己的雄才大略带领俄国走向了鼎盛辉煌。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堪称俄版“武则天”。因为开疆拓土啊,所以俄罗斯只有彼得和之后的叶卡捷琳娜两位大帝。而出生比较早的彼得是1672年生人。看看清朝这边呵呵,原来整个西伯利亚和远东都是明朝的,结果被康熙一纸尼布楚条约将北方割尽。
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一个是彼得一世,另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她统治时间持续了近35年,整个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俄罗斯就是她的历史活动舞台。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个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她在位的这些年里,是俄国农奴制度的黄金时代,此间俄罗斯国家的土地面积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击败了俄国的老牌敌人土耳其和瑞典,还和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从而得到波兰46%以上的土地。她赞助和支持俄国艺术的发展,反对愚昧和落后,慷慨的资助哲学家和艺术家。伏尔泰形容她是欧洲上空最耀眼的明星。
早年曾读过许多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开明专制”的时代,她也使自己成为这一时髦的追逐者,即位之后与伏尔泰有过密切的书信联系,还曾资助过狄德罗。她兴办各类学校,提倡文学创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采取鼓励的政策,取消对贸易的限制等。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强化了国家政权,将农奴制推上了发展顶峰。在她在位期间,俄罗斯在南方得到了极大扩张,沙俄势力跨过了高加索山。俄罗斯人口由1763年的2320万人上升至3740万人,无论领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是欧洲第一大国。
假如她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她的脚下,多么的豪言壮语啊!是的,从一个普鲁士贵族家的普通女儿,到远嫁到俄罗斯深宫的小媳妇,再到雄视欧洲大陆,引得无数启蒙运动思想家竞折腰的一代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被称为俄版武则天一点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