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围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小编 23 0

苏联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围困的?

1941年冬季到来之前的列宁格勒确实处于非常危机的时刻,当时德军已经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而在此前大量工人和工厂设备从列宁格勒疏散了出去,但是运入的原料和食物却寥寥无几,显然苏军统帅部已经做好了列宁格勒失守的准备,否则不会对一场长期的围困不做相应的准备。列宁格勒的人口超过了200万,而生活必需的煤炭和食物却几乎没有储备,如果不能任何大规模向列宁格勒运入补给,这座强大的要塞迟早会自己崩溃。

苏联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围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一开始苏联出动远程运输机部队对列宁格勒实施空运,对于200万人的补给空运任务显然远远超过了苏联空军的能力,有关数据统计,苏联空军在11月14至28日之间只运入了1200吨食物,平均每天86吨,分到平均每个人只能得到43克的补给,这连吃的都不够,更不用说在寒冷的北方过冬所必需的煤炭了。仅仅是确保列宁格勒的200万人拥有最低的食物补给,每天的食物也要有3000吨。必须为列宁格勒打开一条地面的生命线,苏军在列宁格勒附近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大都失败了。

苏联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围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冬季到来了,它虽然加剧了列宁格勒守军和居民的痛苦,也给他们带来了一线希望。德军并没有整个封锁拉多加湖,拉多加湖的西岸和东岸仍旧保持着联系,由于德国空军的封锁,苏联试图通过船运为列宁格勒运输补给的想法破灭了,但是冬天却成为了可能,拉多加湖结冰了,苏军的运输车队得以通过拉多加湖进入列宁格勒,后来苏联甚至在湖上铺设了一条铁路线,以提高运输能力,每天可以有4000多吨的物资进入列宁格勒,通过将大量的伤员、老人、儿童运出列宁格勒,缓解那里的压力。

苏联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围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但是列宁格勒的生存压力仍旧非常大,这主要是由于苏联将军事摆在了第一位,运入列宁格勒的大部分物资是军工原料,而不是民众急需的食物和煤炭,显然在苏军最高统帅部看来,确保列宁格勒不被攻占才是列宁格勒避免毁灭的首要条件。最终在长达900天的围困中,依靠拉多加湖的那条脆弱的补给线,列宁格勒顽强了坚持下来,但结果是死亡了60-70万人,绝大多数是死于饥饿和寒冷,苏联军民用伟大的牺牲换来了这场保卫战的胜利!

背景

封锁列宁格勒,是轴心国为了攻占苏联列宁格勒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直至1943年1月18日苏军才开辟了一条通往城市的狭窄通路,到了1944年1月27日才最终获得解放,共计被围872天。

食物来源

1941年的最后3个月美国租借法案开始对列宁格勒的食物及物资进行供应,同时英国及美国在1942年及1943年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增加了这方面的支援力量,对被围困于市内的居民及苏联守军给予支持,从1941年至1942年之后连续的3个冬季,冰封的拉多加湖上的公路被用来减轻市内物资的供应压力。

但德国对列宁格勒的轰炸及炮轰从1941年8月开始就一直持续。1942年5月17日国际海军K舰队(包括芬兰、德国及意大利海军舰艇)部署在拉多加湖,在巡航行动中,K舰队切断了在湖南部对列宁格勒的物资供应线。

1941年至1942年间的冬季,在872天的围城战中,当所有雀鸟、老鼠及宠物被生还者吃光后,城内甚至出现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列宁格勒警察因而组成一个特别师以阻止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发生。

1941年,列宁格勒市内大教堂上的高射炮

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万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

▼11岁女孩坦雅·萨维切娃的日记。她的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饥饿情况,以及她祖母、舅父、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死亡,日记的最后写到:“只剩下坦雅自己。”在围城结束后,她死于营养失调;她的日记曾在纽伦堡审判中被作为证物展示。

意义

从政治上讲,圣彼得堡由彼得大帝于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间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并为帝国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国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中心。一战爆发后,圣彼得堡为因应当时“去日耳曼化”的风潮而改名为“彼得格勒”;在列宁逝世后又改名为“列宁格勒”。这里曾经是苏联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普希金将其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所以苏联对其是十分重视的。

▼沙皇彼得一世1838年肖像

从地理来讲,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舰队的根据地,也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唯一军港;然而俄罗斯海军一旦从圣彼得堡出港,会面临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瑞典、丹麦、波兰等国北约军队的围堵,相较于莫曼斯克与海参崴等少有敌人威胁的港湾,不适合以海军力量进行突破,故俄罗斯为了控制波罗的海,必须保障圣彼得堡的出入通道安全。

▼海军部造船厂

从经济上讲,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国际贸易门户,现在从事着石油、天然气、造船、金融、工业、航空太空业、广播和电子产品、软件和计算机、机械制造、重型机械、运输(包含坦克及其他军事装备)、矿业、设备制造、金属冶炼、化学品、药品、医疗器械、出版印刷业、食品、餐饮、批发零售、纺织和服饰等诸多行业。可见该城市对于当时的苏联的重要性。

▼圣彼得堡港口


二战中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作为一个经典的战争奇迹,是任何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西方列强都无法做到的,与之前的维希法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能够做到在那种极端严酷条件下,顽强坚持了近900天,付出那么大牺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靠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在那种社会体制的保障下的共同作用才能做到,二者缺一不可!

其实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每一场决战,乃至整场战争都体现了这两种要素的关键做用,是苏联整个国家都具备这种潜质的决定性作用,而不仅体现在列宁格勒一座城。

三大令人恐怖的惨烈磨难长期摧残啃噬,并考验着全城军民坚守的顽强信念:连续两个极端寒冷的严冬;被强敌严密封锁中艰难的物资保障下长期的饥饿;德军轰炸的摧残。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当年苏联以外的国家,或者今天我们的想像里都是无法忍受的,但是顽强不屈的苏联军民就依靠着那种民族精神,和社会体制下的人民战争令人无法想像理解的做到了。

战斗民族同仇敌忾的抗敌意志是军民在强大敌人面前,和严酷环境条件下的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列宁格勒军民,意志坚定的勇敢面对饥寒交迫敌人炮火淫威,和随时轮到自己的死亡仍然英勇顽强的坚守,没有这种精神意志就根本无法做到,这种长达900百天的坚强战斗,强大纳粹军队仍然无法撼动他们的众志成城。

但没有社会体制的强大卫国就是保家意识形态信念,和全国一致,上下一心,军民一体的这种国家执行力,国民行动力的统筹保障,列宁格勒保卫战光凭拚意志的精神力量,恐怕连一年也无力坚持。那是一场既艰苦卓绝又紧张有序的军民融合的保卫战,军队只需拚死阻击敌人,他们的给养、弹药、伤员转送、挖堑壕修工事全部又有组织的民众负责;而对列宁格勒的物资运输行动中,军队也只负责任防空等交通保护,主要的运输行动也都是有组织秩序的民众负责。从而在保障了作战的后勤的同时,仍可以最大兵力投入战场,保证了战场兵员的充足赢的胜利。

这是由于当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所有体制,每一位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他们自己的,任何一处安危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保卫就是保卫自己,人民支援部队作战也是因为部队作战就是在保卫自己,这是在这种国体制下人民支援战争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国家从上到下一脉相承意识形态统筹划一的行政体系,以国家行政最有效的保证了国家战争,前线和后方的生活、生产、支援前线各项任务的紧张有序,等于是以全国全民力量统筹配置人力物力的战争资源,应对每一个战场。这两种强大的体制优势,是任何其它社会制度无法具备的,这在我们的76唐山抗震救灾,89兴安岭灭火,98抗洪,汶川救灾重建中,也充分展示了这种体制的优势。

列宁格勒保卫战,如果没有这种体制下的人民宁愿自己忍受饥寒交迫,付出大量生命代价的有序、有效、有力的战场支援,仅靠军队的训练有素,战术组织,战斗意志在那种敌强我弱的作战条件下,能把那些如狼似虎的纳粹大军挡住多久?在那场人类史上最惨烈的苏联卫国战争中,这种体制的保障也是苏联得以转败为胜的最关键因素。

同时这种体制中蕴含的强大综合国力基础因素,也是引起西方极度恐惧,让丘吉尔发表那个臭名昭著铁幕演说的关键因素。而致后来西方以意识形态他们之差别,把这种社会体制视为洪水猛兽,用他们资本政治下的所谓“自由、民主、人权”加值观,加上几百年的优先发展成就,来扭曲,抹黑,讹诈这种体制,处心积虑千方百要使其对手放弃这种体制,也是由于他们十分清楚,维护着他既得利益的那个腐朽低效的资本政治体制,既无法抗衡这种社会主义体制对西方底层民众的诱惑,又无法以武力或者发展潜力来征服这种社会主义体制,才让丘吉尔发出那种恐怖的惊呼,制造了一个东西对垒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