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生施之皓曹燕华王励勤许昕齐聚交大,与沪台大学生切磋球技
徐寅生和许昕开球,施之皓、曹燕华、丁松、王励勤现场教学,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周末好不热闹。“绘青春·迎奥运”2024年沪台大学生乒乓球友谊赛5月25日举行,多位乒乓世界冠军作为交大校友与2000多名乒乓球爱好者共同见证这场“青春较量”。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和淡江大学等两岸六所高校的八支乒乓球队以球会友、以赛传谊,切磋乒乓技艺。
同为“交大人”,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会长、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王励勤,上海市乒乓球协会副会长曹燕华,上海市乒乓球协会副会长吴四海,上海乒乓球协会理事许昕受母校之邀出席活动。国际乒联终身荣誉主席徐寅生携施之皓、曹燕华、丁松、王励勤和许昕等世界冠军,与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互动教学,并向两岸高校大学生乒乓球选手代表赠送签名球拍。
王励勤在开幕式上表示:“今天的友谊赛活动,为沪台两地的高校青年搭建起乒乓球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宣扬中国乒乓文化与精神,发挥乒乓球‘强身健体、立志育人’作用的生动实践。”王励勤勉励学弟学妹们以即将在登上巴黎奥运会赛场的交大体育人为榜样,绽放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绚丽之花,在今后的人生赛场上书写出无悔于青春、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
徐寅生:4夺世乒赛冠军,退役后官居要职,迎娶舞蹈美女为妻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上海是一个热闹非凡、灯红酒绿的城市,是华夏大地上最不缺少喧嚣与繁华的都市之一。1938年,在这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城市中,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他就是后来成为乒乓球传奇人物的徐寅生。
徐家人口多,粮食虽然很多,但一家老小全靠徐父微薄的收入度日。徐寅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早就显露出了超过同龄人的成熟和懂事。
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痴迷于玩具和游戏,反而学会了为家里分担责任,从不任性胡闹,反而以一种近乎老成的谦逊谨慎态度处世。
尽管徐家环境贫困,但徐寅生从未因此对生活失去希望。相反,在贫困的环境中反而激发了他对未来的一种渴望和憧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头看到一群孩子拍木板玩乒乓球游戏,看着他们兴高采烈的神情,一种莫名的冲动在徐寅生的心头燃起。
从那天起,他开始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乒乓球运动的学习中。
起初,徐寅生凭借着对乒乓球纯粹的热爱,在街头巷尾默默自己摸索练习。后来他步入学校,犹如饥饿的猛兽般迅速加入了校园乒乓球队。
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和谦逊有礼,他很快就成为了教练和队友们的佼佼者,在校队内小有名气。
由于徐寅生在校队的出色表现,他得以被选入上海市学生乒乓球队。其对乒乓球的狂热热爱和过人天赋,使他毫不悬念地获得了这一机会。
在加入上海学生队后,徐寅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他终于有机会系统学习乒乓球,废寝忘食地钻研每一个技术动作。
他对球拍的每一分力道、每一个旋转都毫厘不爽,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反复练习,追求精益求精。
1956年,徐寅生的勤奋终于获得了回报,他被上海市乒乓球队正式确认成为队员。在那里,他得到了更加系统和专业的训练,个人实力不断提升。
到1959年,徐寅生凭借卓越的球技和优异的比赛成绩,毫无疑问地被国家队确定为国手。
代表国家出战是徐寅生无比的荣幸。那一刻,他更加倍努力学习与研究。他明白,作为国手,他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他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训练和比赛中全力以赴,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为祖国赢得荣誉。
徐寅生凭借过人的天赋、顽强的毅力和对乒乓球运动的执着热爱,赢得了国际赛场上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并逐渐成为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核心力量。
1967年,徐寅生独自出国参加一项重要的国际乒乓球赛事。作为国家队队长,他对自己的表现充满了期待。在出发前,徐寅生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叮嘱:“这次一定要全力以赴,为祖国争取荣誉!”。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原本是一场纯粹以球技为衡量标准的赛事,却让徐寅生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比赛中,他遇见了一位舞姿曼妙,风姿绰约的舞蹈艺术家——陈丽汶。
她的舞姿如同一阵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徐寅生的心间,瞬间便将他深深地吸引住了。
赛后,徐寅生对陈丽汶产生了深深的爱意,但又不知如何表达。幸亏作为运动员的坚韧不拔使他最终鼓足勇气主动向她搭话,开始了一段凄美动人的追求之路。
徐寅生每日都写封深情的书信,热情而真诚地向陈丽汶表露心意。起初,身为圈内小有名气的舞蹈家,陈丽汶对这位英俊运动员的骚扰颇有微词。
然而,徐寅生的坚持和真挚最终打动了她,短短一年后,二人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徐寅生全力投身于严格的训练和殊死的征战之中,家中琐事和生活起居全由陈丽汶处理妥当。尽管两人大部分时间专注于各自的事业,但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还是牢不可破的,这源于他们深知彼此,并给予无畏的支持。
作为国家队的核心力量,徐寅生共四次获得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每一次的胜利,都展示了他对乒乓球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在1961年第26届世乒赛中,徐寅生首次带领中国队与匈牙利队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虽然匈牙利队强大无比,但徐寅生从未动摇过夺冠的信心。
经过不懈努力,尤其是他和队友们拼命一搏,中国队成功地战胜了这支强大的球队,为祖国赢得了第一座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奖杯。
1971年,徐寅生带领球队又一次获得了男子团体冠军。但是,男单项目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作为队长,徐寅生明白男单项目对于球员个人来说意义重大,于是他决定彻底改变原有的训练模式和技战术。
中国队通过一番变革取得了卓越成效,最终在1973年的世界赛场上勇夺男单桂冠,实现了徐寅生一直以来的夙愿。这一胜利不仅让他如释重负,也让他对接下来的乒乓球事业充满信心。
从此以后,在他杰出的领导下,中国乒乓球事业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并在1995年的锦标赛上包揽全部冠军。
1979年,在国家体委内部进行人事调整后,徐寅生被毫无争议地委以重任,出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一职。在这个重要岗位上,徐寅生倾注了自己多年的心血和经验,为中国乒乓球的蓬勃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00年,徐寅生结束了职业运动员的生涯,但乒乓球运动却始终是他为之浸淫、为之钟爱的事业。于是,退役后的徐寅生并没有远离乒乓球运动的战线,而是以全新的身份和姿态重新回到了运动场,引领中国乒乓球走向辉煌巅峰。
退役后不久,徐寅生便毫无争议地被委以重任,担任了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当时的中国乒乓球正处于低迷阶段,徐寅生深知形势的严峻性,因此一上任就狠抓改革,大刀阔斧地革新了原有战术理念。
在从业多年的丰富经验中,徐寅生对原有训练模式和运动员击球技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整和革新。他彻底更换了训练课程,新旧交替,过时陈旧的被果断抛弃,先进科学的则被广泛采纳。
此外,他还着重加强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让他们意识到夺冠的决心和自信心有多么关键。
在徐寅生的努力下中国乒乓球运动很快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提升了新的理念和战术并重组的中国乒乓球男队,在国际赛场上连创佳绩,多次荣获殊荣,甚至一度成为无法撼动的"世界球王"。
除了带领球队重现辉煌,徐寅生还推动了赛事规则的改革。最著名的是将小球改为大球的决策,这一改革为乒乓球运动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
另外,他还创立了乒乓球女子世界杯、锦标赛等重要赛事,丰富了乒乓球运动的项目和含金量。
徐寅生对于中国乒乓球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卓越,他虽然现在年纪较大,但乒乓球体育事业的热爱之情仍然不减,因为他的人生已经与乒乓球运动深深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