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人是什么意思?是指一个民族吗?

核桃 202 0

【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凯尔特人的起源与文明1

凯尔特人的起源与文明1

凯尔特人(Celts),分布于西欧,现今的马恩岛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英格兰的康沃尔人以及法国的布列塔尼人,都属于凯尔特人,其中以威尔士人、康沃尔人、爱尔兰人为代表。

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与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在欧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他们曾经大规模迁移,曾经无处不在。他们和古希腊人做生意,和古罗马人争战不休。他们成群结队的翻过阿尔卑斯山,把铁器的使用带往欧洲各地。他们是战士,是艺术家,是铁匠,是木匠,是商人,是矿工,是建筑师。

他们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男女平等和性取向平等的民族,因为身为凯尔特人的女性,她们不但可以成为女王,还可以成为宗教领袖——在后世的欧洲,不遵从撒利克法的国家,女性可以继承王位,可是女性永远都无法进入宗教领域(亚伯拉罕诸教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凯尔特民族的本土宗教(德鲁伊教)在传统上接受同性恋,德鲁伊教的宗教领袖为凯尔特女性。

1、史前文化

(1)乌涅蒂采文化(Unetician Culture),约公元前17 世纪一约公元前14世纪

遍布于由斯洛伐克西部边界,经摩拉维亚和捷克中部、西北部,至德国中部的广大地区。捷克克鲁什纳山区蕴藏着中欧最丰富的锡矿,加之当地或附近地区露天开采的铜,便为发展青铜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乌涅蒂采文化所处的中心位置,也有利于这种文化同周边所有方向的交往:朝南可以穿越阿尔卑斯山,去往亚得里亚海和北意大利;向北可经易北河、奥得河,通向波罗的海沿岸;朝东南方,循多瑙河可与黑海沿岸相连结;往西,中欧平原几乎连绵不绝地伸向西欧,直至英吉利海峡和不列颠诸岛。倚助于这些贸易通道,乌涅蒂采文化人以输出青铜器具,换回了爱尔兰的金,康沃尔的锡,波罗的海沿岸的琥珀、毛皮。

(2)瓮棺文化(Urnfield Culture),约公元前13世纪—约公元前8 世纪

称作一股“哺育凯尔特社会降生的最新文化潮流”。它萌发于中欧东部和意大利北部,随后渐次传播至西欧、北欧甚至东欧的乌克兰一带。这种扩展很可能与广泛的迁移活动有关。该文化得名于作为其文化表征的独特葬俗,即将死者遗体焚化后的骨灰盛入陶瓮,埋于集体群葬的墓地。有迹象表明,这种文化的创造者似乎是一个充满生气、富于创新热情的族群。他们已在使用青铜镰刀收割农作物,用青铜工具修建设防的村落、寨堡,并存留下来诸如德国符腾堡州的布豪一类典型遗址。他们的青铜制作工艺也已具相当水准,能锻制铠甲、盾牌和各种刀矛、马具。瓮棺文化虽则也同希腊、意大利的早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其覆盖的广大区域,尤其是西部地区,无疑同凯尔特人的祖辈相关联。有的语言学家肯定,瓮棺文化的居民是讲凯尔特语的。另据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学者库恩推测,大约与此同时流布于今德国境内的劳齐茨文化(Lausitz Culture),随之扩伸而来的大批人群, 似乎也属于操凯尔特语的人。虽然这些说法都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但该文化极可能同凯尔特人存在渊源关系。“瓮棺文化人以他们的自负,其在享受饮食方面的乐趣,以及在武器和首饰制作技艺方面的早熟性,预示着他们凯尔特后裔们的诸多特性。他们居住的欧洲也成为不久之后凯尔特人出没的地方”

(3)哈尔施塔特文化(Hallstatt Culture),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450年

以今奥地利萨尔茨堡附近的哈尔施塔特村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南斯拉夫、奥地利、波兰西部、法国等地。该文化晚于骨灰瓮文化,早于拉登文化。本身可分4期,A、B两期年代为公元前~前 750年,实际包括了骨灰瓮文化的内容,因此,晚近研究中的哈尔施塔特文化仅指其C、D期而言,年代大体为前750~前450年。这一文化被确认为凯尔特铁器文化的第一阶段。其年代跨度颇大,分布范围也遍及今德、奥、南、波、法等国。这一时期,流行带有铃状把柄的铁剑和带有向上弯曲弧形把柄的铁剑,以及各种斧、刀、箭镞、矛头等铁器,此外,还生产青铜器皿、精美陶器和以玻璃、琥珀、象牙制成的小饰物。墓葬既有火葬高冢墓,又有直肢土葬。酋长、首领和氏族上层人物,死后常伴以四轮战车葬,尸体放于木椁墓室内的战车上。随葬品有武器、马具、饰物等。早期曾包含瓮棺文化、 青铜时代晚期的内容,后渐流行铁器,出现了铁质重型长剑、翼状斧等。从遗址可见,冶铁 业已具相当规模,熔炉、铸范、矿渣均多有发现。陶器制作技艺颇精,多为几何纹饰和素面 两类。墓葬流行火葬高冢;晚期出现战车葬,即将死者置于四轮战车上,并以武器、饰物、 马具陪葬,据信主要是部落首领或其他上层人物。这一时期墓葬中还发现许多希腊工艺品,显示凯尔特人与希腊文明世界间已有贸易交往。此外,哈尔施塔特文化遗址中也包括不少 设防寨堡,以木棚或土坯筑墙,并设有望楼、大门。由此可推知,当时部落间的战事可能已 较频繁。寨堡遗址以今德国符腾堡州霍伊纳堡最著。

公元前5世纪中叶,西欧进入凯尔特人铁器文化的第二阶段,即拉登文化期。

(4)拉登文化(La Táne Culture),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公元前1世纪末

得名于今瑞士纳沙泰尔湖东端的拉登遗址。分布于奥地利、法、英等国。拉登文化以独具一格的装饰艺术著称,它从哈尔施塔特文化朴素无华的几何图案发展而来,又受到东欧草原斯基泰文化的怪异动物形象和希腊古典艺术写实风格的影响,成为以曲线螺旋和圆圈图案为主,伴以希腊式花草和斯基泰动物纹样的装饰风格。这种装饰艺术主要表现于盔甲、盾牌、铜镜等金属器物上。墓葬从哈尔施塔特时期的四轮战车葬转变为两轮战车葬。该文化直接承袭了哈尔 施塔特文化,同时也分别受到了来自希腊人、伊特拉斯坎人和罗马人的影响,与各地土著之间发生了文化交融,由此而形成自己典型的文化风格。拉登时期的寨堡比之哈尔施塔特时 期更具规模,四周都是高墙深壕,大约已成为部落的行政、宗教中心,后至罗马时期,不少发 展为城市。像伦敦、日内瓦、维也纳皆起源于这类凯尔特语称呼的或凯尔特人建立的设防据点。拉登时期凯尔特人使用铁器更为普遍,农 业手工业中大量采用铁制犁、镰、锤、钳、锯、锛、斧等工具,在建筑上也已使用铁钉。制作饰物的工艺水平愈臻完善,公元前3世纪起又广泛采用珠宝镶嵌,使产品造型更见精美,熠熠生辉。凯尔特人在古代欧洲诸民族中素以擅造战车而驰名,此时的战车形制已由先前 的四轮改作两轮,更为快捷轻便。他们在制造工艺上创造性地利用了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以烧红的铁箍来紧固轮辋,使车轮既耐用又美观。拉登文化时期,凯尔特人的铁器冶炼和制造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出现具有特色的铁犁铧、铁镰刀和带有精致镂花剑鞘的短剑。洛林、中央高原和勃艮第是主要的产铁区。拉登文化的寨堡建筑规模很大,大多位于河流转弯处和难以登临的高地之上,四面有高墙和壕沟,成为部落的行政、宗教中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因戈尔施塔特城附近的曼兴城堡占地达380公顷,围墙总长7公里,城堡内有方形大屋,也有长达41米的长屋,发现有各种工具、武器和冶铁、纺织用具及铁锭等,表明堡内有兴盛的手工业。这些城堡在罗马统治时期逐步发展为城市,不少欧洲名城如伦敦、维也纳、日内瓦等均起源於此。哈尔施塔特文化时期的四轮战车葬此时变为两轮战车葬,表明新式战车已成为战争中的主力。两轮车的形制可能受到了伊特鲁里亚文化的影响,但凯尔特人也有独创,特别是他们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以烧红的铁箍紧固车轮,使战车的质量在古代民族中臻于上乘。拉登文化时期,采矿和冶铁业均达到较高水平,铁器使用更为普遍,出现铁镰及锉、钳、斧、锛、锯等工具。建筑中广泛使用铁钉。农业方面,使用两牛牵引的重犁耕地。在英国,这种重犁耕作的遗迹已由考古航空摄影得到证实。拉登文化的装饰艺术独具一格,它从哈尔施塔特文化朴素无华的几何图案发展而来,又受到斯基泰文化奔放怪奇的动物形像和希腊古典艺术写实风格的影响,形成一种以曲线螺旋和圆圈图案为主,杂以希腊式花草和斯基泰动物纹样的装饰风格,即所谓“拉登风格”。主要施于盔甲、盾牌、铜镜等器物上。拉登文化时期的凯尔特人已形成部落联盟,并对周围的文化产生影响。由于同希腊、小亚细亚等地的接触,在该文化中也可见到细口瓶、雅典作风的杯等希腊式的遗物。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凯尔特人的起源与文明3

凯尔特人的起源与文明3

3、经济概况

(1)农业

凯尔特人的经济以农耕和牧畜为基础。早在进行军事远征和迁徙期间,凯尔特人已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征服新的土地后,集体占有宜于垦殖的田地,并在各部落间进行分配。他们善役马,会使用铁犁,懂得在当时可谓较先进的耕作方法。高卢北部的凯尔特人以灰泥作肥料施于农田。有的地方使用带犁刃和犁壁(拔土刀)的轮式犁翻耕草地。这种犁需由8头牛牵引,耕地深度比当时意大利人和希腊人所用的轻犁要大,宜于开垦多石和难以耕作的土壤。依靠铁器工具和较先进的耕作技术,加以凯尔特人懂得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作物进行种植,所以在正常年景下,高卢的农业收成是相当好的。凯尔特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辅以黑麦和燕麦,还栽培甜菜、芜菁、亚麻、大麻、洋葱、蒜等作物。较为充裕的粮食产量,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据估计,高卢的人口从公元前年的70万人增加到公元前400年的300万人。

畜牧业是仅次于农耕的基础经济。饲养的动物有马、羊、牛、猪等。养马和养羊尤为普遍。有的部落联盟仅饲养单一的某种牲畜,将森林和林间开阔地作为养猪的场所。有的地区流行将半驯化的猪在橡树林中放牧的饲养方法。

从公元前5世纪起,高卢大部分地区的居民过着以农耕或农牧混合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他们用木材和粘土建屋,室内无家俱,仅在地面铺上干草或麦秆,覆以兽皮。住房边的院子内大多挖有储藏谷物的地窖。

(2)手工业

根据考古资料,哈尔施塔特文化的晚期,凯尔特人的手工业已有萌芽,它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简单的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金属开采、冶炼和加工是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在哈尔施塔特文化期,凯尔特人主要是利用沼铁矿和露天铁矿。进入拉登文化期后,开始寻找含铁丰富又易于挖掘的铁矿进行开采,并在矿藏附近进行冶炼,他们通常以木炭为燃料,在立式炉内冶炼铁矿石,炼出的铁块呈长方形,两端较尖,这种条形铁锭每块重约6—7公斤。有的地区人们进行贸易时,以这种铁锭作为一般等价交换物使用。高卢各地都发现拉登文化时代的矿址和冶炼加工制造铁器的手工工场遗址。当时生产的铁器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类型的武器,如短剑、匕首等;其次为各种生产工具,如犁、镰、锉、钳、凿、锯、斧、钻头、剪刀、剃刀等。

凯尔特手工工匠加工青铜、金、银等金属的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生产的带有装饰图案和雕刻花纹的手镯、别针、腰牌等驰名中欧和西欧。他们懂得镶嵌、镀金和镀银的方法。凯尔特人冶炼金属、加工、制造铁器和其它金属器的技术,在当时欧洲处于先进的水平。

除了金属冶炼和加工,凯尔特人的手工业还有皮革、陶器、玻璃、搪瓷、车辆制造等不同种类。公元前2世纪,高卢地区的陶器制造趋于完善,制陶作坊中不仅使用陶轮,还拥有结构较良好的陶窑。高卢人生产的陶器以高超的手工技巧和雅致的风格而著称。皮革除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外,广泛用于制造战士的皮上衣、佩剑的腰带、马鞍、马具、盾牌蒙皮和头盔等。

手工业的发展还反映在生产技术水平上。哈尔施塔特时代的四轮战车葬演变到拉登时代的二轮战车葬,不仅是葬俗的变化,而且反映了手工业制作技术的进步。二轮战车的车轮带有铁轮缘。在欧洲,凯尔特人最先懂得利用铁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了把烧红的铁箍套在带辐条的木轮上,使箍冷却时紧紧固住木轮的技术。二轮战车是木匠、铁匠、制车匠熟练配合制造的产物,质量在欧洲堪称上乘。

手工业的发展还表现为某些产品不再是零星、断续的生产,而是成批地生产。由于铁器普遍使用后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从而对铁制工具、武器以及其它铁制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那些氏族贵族攫取越来越多的财富后为了享受的需要,不仅从地中海地区意大利、希腊等地输入青铜器皿、饰物等,也要求该地区生产更多的奢侈品。项圈是凯尔特人喜爱的饰物。在拉登早期大多为氏族贵族和贵妇人佩戴,到中期便广泛流行。已有专事项圈生产的工场,产品远销至中欧各地。

(3)商业

从哈尔施塔特文化晚期起,凯尔特人开始从事以交换为目的的手工业生产。凯尔特各部族之间,凯尔特人与地中海沿岸及欧洲其它地区的贸易往来也随之发展起来。公元前7世纪末,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出现一些希腊移民地。马西利亚(今马赛)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最初,希腊商人和手工业者通过居住在法国南部的利古尔人与内地的凯尔特人建立了交换关系,进而与中欧的凯尔特人从事贸易往来。从地中海沿岸运往内地的主要有珊瑚、象牙、玻璃、酒、青铜器皿等物品,从高卢向外输出的商品是金、银、锡等金属原料及牲畜、皮革制品等。凯尔特人早期与外部的商品交换主要是为了满足氏族贵族奢华生活的需要。

从拉登文化中期起,高卢不同地区间的交换变得活跃,交换的物品日益增多。凯尔特人与其他地区间的商品交换和贸易已具有经常的性质。他们在高卢建立了一个道路网,不少水路与陆路的交叉口有易马换货的设施。索恩河上的沙龙、马孔,卢瓦尔河上的奥尔良、里昂,塞纳河上的巴黎、梅龙等都是水陆贸易的商品转口点。沙龙是当时南北高卢商业线路上的重要关卡。凯尔特语中的马古斯(magus)为市场的意思。名字以马古斯结尾的地点大多坐落于渡口或桥边,是当时的贸易集散地。长距离的物品交换也随着商路和贸易集散地的建立而出现。

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和贸易活动的加强,从公元前2世纪起,凯尔特人开始铸造钱币,最初在高卢西部地区出现仿造马其顿腓力二世金币式样的钱币。后来,北部、南部和中部各部落集团都相继铸造钱币。钱币的式样和图案或模仿古希腊,或铸造各种人物和几何图形。如布列塔尼流行的钱币,正面为戴月桂冠的头像,反面是拿着矛和盾的战士形象。

货币是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凯尔特人的货币活动尚处于原始阶段。这是因为,首先,大多数货币没有度量单位,重量也不相同。几乎在所有凯尔特人的寨堡中都发现用来称钱币的磅称,他们按重量使用钱币。由于不存在货币单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货币职能的发挥。其次,当时高卢地区还未出现国家,没有形成政治上的统一体,钱币的铸造和流通具有分散、局部的性质。许多部落集团拥有自己的铸币工场,每一种货币的使用范围大约在直径80—160公里的区域内。再次,各种物品在部落集团间的交换中仍作为等价交换物在广泛使用。

4、民族文化

(1)艺术

凯尔特人的文化产物,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苏格兰短裙和风笛。有一种说法,苏格兰风笛最初源于爱尔兰岛,首次出现在苏格兰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十三世纪左右。此说实为谬误,风笛并非爱尔兰原产,而是源于意大利北部,随着罗马的征服被传到不列颠。现在意大利北部,民间仍保留着这种乐器,外型与苏格兰风笛大同小异,只不过已不多见了。真正的凯尔特传统乐器,是源于爱尔兰的竖琴,后流传于苏格兰。同时,竖琴是爱尔兰国徽的重要标志。

爱尔兰竖琴,或称凯尔特竖琴(在凯尔特语中称为 “clarsach”)。约90厘米高,55厘米宽。传统的爱尔兰竖琴师用手指甲来弹奏的。传说假如一个演奏者的演奏使听者感到苦恼,他的指甲就会断裂。当凯尔特民族将此种乐器带入非洲时,它的形状是由木头挖空成为响板,有三至五条的弦,外面是用烘干的兽皮包着,上面留有小洞,让声音能发出来。

还有目前流行的时尚运动--高尔夫,也是由中世纪的苏格兰人发明的游戏。

(2)宗教

凯尔特人的古代宗教以德鲁伊德教而著称于史。其名得自于在凯尔特社会里享有特殊地位的祭司阶层“德鲁伊德”(Druid)。“德鲁伊德”一名源于 dru, 意即“槲树”。高大的槲树是凯尔特人天神的神像,被尊为圣树。凯尔特人的宗教祭祀仪式十分隐秘,往往选择在夜阑人静、满月高悬之际。仪式的举行地点多在一片被称作“圣所”的小树林中或林间空地。德鲁伊德(祭司)身着素服,以金镰割取槲寄生枝条,并在圣树下举行两头白牛的牺牲祭祀。在密布着荒僻、幽暗、寂静森林的古代欧洲,诸民族中视槲寄生枝为神圣之物或崇拜圣树之风,虽不在少数,但极富神秘色彩的德鲁伊德执祭习俗,则是非常独特的。

德鲁伊德教义的核心是灵魂转世说,主张人死后灵魂不灭,由一躯体转投另一躯体。

德鲁伊德教崇拜的神,大都为地域和部落守护神,而且通常以其部落之名相称。例如,高卢阿洛布罗基人的神称阿洛布罗克斯,阿维尔尼人的神称阿维尔诺克斯,桑东人的神称桑提乌斯,马尔萨克人的神称马尔萨克母神,内尔维人的神称内尔维恩,不列颠布里甘特人的神称布里甘齐娅,今德国西部莫贡蒂亚克人的神称莫贡斯,等等。

(3)神话

凯尔特人的神话一如其宗教,也颇具特色,源远流长,至少缘起于他们早先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以北中欧内陆地区之时。此后历经种种演化,迄罗马征服前,凯尔特神话的发展在欧洲大陆已趋相对稳定,但在不列颠诸岛则稍显迟滞。其神话与宗教融会交织, 同样以观念形式曲折地映现了凯尔特人的性格、旨趣和社会生活诸特征。譬如,凯尔特人长于狩猎,便有形似野猪、鹿、熊之神;注重农耕畜牧,即出现了田野守护之神,还有埃波娜这样的骑马女神,达摩娜这样的牛羊庇护女神。

凯尔特人喜食猪肉,嗜好宴饮,在后来的威尔士神话体系中就有这样的情节:彼岸世界的豪奢宴殿中,设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神锅和丰盛的猪肉佳肴。再如,凯尔特人性情犷悍、好勇斗狠, 这不仅导致了一系列战神形象的萌生,诸如贝拉图卡德罗斯、卡图里克斯、科齐迪乌斯等,而且其神话传奇也往往营造出一些爱好自吹自擂、 充斥豪侠之气的鲁莽硬汉的艺术形象。

在凯尔特男神中,以太阳神卢古斯为最重要。希腊的文学家将卢古斯与太阳神阿波罗相等同,认为二者均精通工艺、护佑音乐。而另一个重要的是长着长鹿角的万兽之神赛尔农诺斯。

在所有女神当中,以牝马女神最有势力,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高卢——埃波娜、爱尔兰——玛查、不列颠——里安农。她与战争女神摩莉甘一样,密切控制着国王与部落的命运。前者代表生育;后者代表死亡与再生。凯尔特宗教中的女神经常以三种形态或者三位一组的形式出现:如,高卢的马特洛涅三圣母;爱尔兰的布里吉特掌管诗歌、治病与金属工艺;“伟大女王”摩莉甘有三种形态,分别代表死亡—预言、战争—惶恐、以及命郧沙场。还有一位神是由卢卡所记录的,它有三面,接受人祭,有三种形态——雷电、战争、神秘牡牛(象征丰饶)。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文明的揭幕之战?冲进不列颠群岛的凯尔特人

请关注公众号“好笔头杂抄”

凯尔特人(Celts),一个古老的民族,提到这个名字,人们脑中总是浮起一群个子矮小,发须连接的彪悍身影。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蛮夷的象征,与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视为欧洲的三大蛮族。

根据考证,现在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英格兰的康沃尔人以及法国的布列塔尼人,都属于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的得名可能与他们擅长的史前砍凿工具有关,类似于斧子之类,他们擅长于手工艺制造,这些也是他们显著区别于其他种族的标志。

凯尔特人还有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他们有一头繁茂的红头发,在凯尔特人分布较广的苏格兰和爱尔兰地区红头发比例的后裔就比较多。

公元前700年左右,凯尔特人带着铁器一路跋涉,漂洋过海来到了孤悬于大海之中的独岛,开始了他们的征服之旅。

在这片广袤的不列颠群岛之上,由于不速之客的到来开始陷入喧嚣和征战,回眸以前宁静的荏苒时光,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这段时光的凝聚点集中在一堆伟大的石头阵中,我们无法考究其中有没有天文地理或五行八卦之寓意,但我们可以通过它们,自然地联想和挖掘其背后的生活族群。

在这座巨大地石阵中仿佛幻化出一群拿着简陋工具,穿戴着奇怪服饰的原始人类,他们崇拜太阳以及树木、石头,以及一切他们认为是大自然赐予他们的圣物。

在举行盛大崇拜仪式的队伍里必然有着原始部落不可或缺的通神人物,我们姑且称他为祭司。

他们预测天气,安排狩猎的时间,指挥建筑房屋,虽然居民们还处于新石器时代,但这不妨碍他们将之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壮观而宏大。巨石阵便是其中的杰作。

公元前年前,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个伟大的宫殿项目正在野心勃勃地展开,这座伟大的石头宫殿将献给神灵,以让他们居住,驻守一方安宁。

人们用粗糙的石头骨头工具开始挖壕沟,打磨石块,并将巨石埋进去。这项声势浩大的工程据说花了年,这就是英格兰巨石阵。

同样也是这个巨石阵,见证了凯尔特人的到来。善战的凯尔特人犹如一阵飓风,撕裂了原有的秩序和规则。

这是一场铁器文明征服狩猎文明的战争。无论在土地的攻掠上,还是生活组织的方式上,凯尔特人都改变了既有的一切。

祭司不再被捧在顶端,因为他们不善于争斗,缺乏勇敢者的气息。只有勇敢的斗士才是人们新的英雄图腾,于是在一场场的战役中,一个个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战士被推选为国王,统治着由血脉和宗亲交织的新王国。

从这个时刻起,我们可以看到,巨石阵前那些赳赳的原始蛮人突然换上了铠甲,在无数着峭壁悬崖之上,竖起了巍峨繁复的城堡,一个个秩序森然的大小王国在不列颠群岛之上如繁华盛开,一个新的文明大陆就此展现在历史的画轴之中!

凯尔特人是什么意思?是指一个民族吗?

谢邀。是一个民族,没查资料,记得是波士顿市很多爱尔兰移民,爱尔兰人很多是凯尔特人,所以球队就命名为凯尔特人。

古代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移民到英格兰地区,被后来的民族丹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罗马人等(这些民族融合成盎格鲁-撒克逊人)驱逐到苏格兰,爱尔兰岛和威尔士。所以凯尔特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世仇(电影《勇敢的心》)。直到近代才统一成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北爱尔兰,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