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甲就拜仁一直是冠军啊?好像德甲强队就两三支?
拜仁慕尼黑队是德甲的巨无霸,多次获得德甲及德国杯冠军,并数次夺得欧冠联赛冠军。
拜仁慕尼黑队,创始于1900年2月27日,1932年首次夺得全国联赛冠军。
1965/1966年首次参加德甲联赛,取得了第3名,至今拜仁共获得了31次德甲冠军,20次德国杯冠军,11次杀入欧冠决赛,6次夺得冠军,1次欧盟杯冠军,1次优胜者杯冠军,2次欧洲超级杯冠军,4次世俱杯冠军,不止在德甲,在欧洲也属于豪门球队,属于德国足球巨无霸俱乐部,所以称其为一直是冠军,毫不为过。
德甲强队,除了拜仁,还有多特蒙德,勒弗库森,斯图加特等队都有非常高的水平。
德甲一直实行50+1政策,不允许国际资本进入控制俱乐部,因此在世界足坛很难买到大牌球星,在国内踢出名气的球员,因为历史(球队成绩好,影响力大,容易获得荣誉,进入国家队和被更大牌球队看中)和现实(拜仁给的工资也远高于国内其他球队)的原因更愿意加盟拜仁慕尼黑队,因此拜仁慕尼黑队在国内联赛中的实力远高于其他球队。已经实现国内联赛10连冠。目前仍在积分榜领跑。
德甲联赛一直都是拜仁慕尼黑夺冠,其原因就是德甲联赛缺乏竞争,而德甲联赛的50+1的制度导致投资者最多只能拥有49%的股份,导致德甲联赛一直缺乏大财团投入,没有出现有实力与拜仁慕尼黑竞争的另一队豪强。
50+1”政策,是否是掣肘德国足球发展的罪魁祸首呢?
首先,足球司机韩有以下两个观点:
一、德国足球是世界足球发展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而且长期是,不要因为最近两年成绩的低谷就否定德国足球的高度;
二、“50+1”政策正是促进德国足球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它使俱乐部关注到足球竞技本身以及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但是相对而言,他造成了德国俱乐部财力不足,整体难以与现在流行的“金元足球”相抗衡,除拜仁外,其他俱乐部难称顶级。
究竟“50+1”是什么政策?
规则原文是很繁琐的,但总结下来有两个重点——
第一,德甲足球俱乐部必须是会员制形式;
第二,俱乐部的内部会员至少拥有51%的投票权,商业合作伙伴或投资者的投票权最多只有49%。注意(敲黑板划重点):这里俱乐部会员占据的51%是表决权,而非股权,也就是说,你占据90%的股权,但也不会超过49%的表决权!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德国足球俱乐部执行的是天生欺负投资人的会员共产主义制度。
在德国顶级联赛里面,因历史原因唯二享有特殊权不受约束的两家俱乐部是沃尔夫斯堡和勒沃库森,但他们依然有着极为苛刻的约束——具有决定权的私人投资者或商业伙伴“必须连续运营俱乐部超过20年”,这是关键,投资者至少要把俱乐部当成半辈子的事业去经营,而不要想短期投机式的快进快出,捞一把走人——哪怕你投入巨资捞的就是一个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为什么会有“50+1”,如此反市场究竟从何考虑?
这一切,源自德国对足球的态度,这多少也起源于德意志严谨而理智的民族性格。
德国人认为足球是个长期而系统的事情,而俱乐部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石,所以要以“50+1”的政策保证俱乐部的决策权掌握在大多数会员手中,以此来甄别并排除那些视足球为工具进行投机的商人和资金。不至于俱乐部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俱乐部带动下的区域内足球普及和业余足球发展,以及更重要的俱乐部梯队青训,也不会因为大起大落,而使这种普及和培训断档。
所以,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德甲俱乐部财政是相对健康的,俱乐部都是长久存续的,这对德国足球的长久发展是有利的:
俱乐部追求性价比,追求自己培养,成为了德甲俱乐部主流思想;
俱乐部相对很是稳定,这也形成了德国足球教育及青训的稳定性;
但是从俱乐部近些年欧战的成绩上,却在下滑,这主要是外部世界金元足球崛起,德国俱乐部的战力已经被整体超越——
炒名、炒钱的金主,对德甲兴趣不大;
未像拜仁一样形成巨头的俱乐部,崛起很慢,特别在外部联赛资金大量入侵的情况下,发展速度被拉开,对球员的吸引力也被拉开——培养出来一批球星,取得了好成绩,球星身价上升,国外俱乐部抬价,本俱乐部难以承受薪金和成绩需求,球星外流,俱乐部实力受损,成绩下降。然后进入下一个轮回。
所以说,“50+1”阻碍了德甲联赛在欧洲的竞争力,却保证了青年人才的发掘、培养和输出,这两者都很重要,只是目前这个度如何把握,是考虑智慧的,而关于修改“50+1”政策的消息也频频出现,我认为也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