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莫德里奇与C罗梅西最大的不同,不是在球技而在这点
文:《足球》报记者贾岩峰
周末,报社的同事告诉我,贾姐,你世界杯期间写的莫德里奇在今日头条上获奖了。那一刻,我刚刚走出医院的大门,左肩因为长期针灸后导致的刺痛也舒缓了许多,而莫德里奇这篇文章,事实上对我近期肩周炎频发也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我并不后悔,甚至觉得有些欣慰,努力终究是有一些回报的。
大学期间主修的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因此世界杯期间,这两支球队的比赛我是一场不落的全部认真看完,而在观看比赛期间,一直关注着外电的报道,会特别去寻找一些我欣赏的球员的故事。莫德里奇肯定是其中之一。
我听说莫德里奇的名字实在太久远了,几乎每个来到中国执教过的克罗地亚教练,都会跟我说一些他们知道的莫德里奇的故事。但别人耳中的莫德里奇,与自己通过比赛观察,自己去努力寻找到的一些素材是不一样的,其实写过莫德里奇的人很多,但每个人看问题的视角又不同,我以我自己的观点去解读了莫德里奇。
像莫德里奇这样成名球星的故事并不好写,因为写过的人太多,我其实在动笔之前,也看了很多国内的报道,看这些并不是为了借鉴,而是想要尽量去挖掘一些别人没有写过的细节,如果一些实在避免不开必须重复叙述的环节,我也尽量挖掘出一些之前被人注意过的角度。所以我写进文章的很多细节都是有自己深入思考在里面的。
比如莫德里奇他小的时候,人们都知道他经历过战争,但是战争对他的残忍以及对他的足球生涯的成长究竟又怎样的影响,他是爷爷带大的,但是就在爷爷被杀害之后,他父母甚至不能给爷爷收尸就要仓促踏上逃亡的道路,而他为了能够躲避空袭,总是能够第一个跑回防空洞。这就注定了莫德里奇并不平凡一生的开始,并不是所有经历战争的孩子都能称为球星,但是成为球星的他因为有着小时候这种高压下的经历,使得他的心理素质不同于普通球员。
莫德里奇的父亲是另外一个给我很深刻震撼的人,很多人都不看好莫德里奇,甚至博班都觉得莫德里奇的身材踢不出来,而只有莫德里奇的父亲告诉自己的儿子:“我不需要你成为什么巨星,也不需要你回报我什么,我只是希望你能够把你真心喜欢的事情做到你能够做到的最好。”
看到莫德里奇父亲这样的口气,我会对比一些中国式的家长,他们可能会鼓励孩子向世人证明他们都是错的,或者干脆听专家的就让孩子放弃,莫德里奇的父亲却告诉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最好,这种没有“望子成龙”心态的家长与我们中国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中国球员往往是要承受来自球队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从而限制了他们在场上的一些手脚,而往往来自家庭的殷切希望有时候反而会给孩子更大的负担。
莫德里奇的父亲是军队的机械工程师,用我们中国话来说也算是“文化人”,在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家庭中长大的莫德里奇,他对足球的理解以及他的心态,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他在身材等方面的先天不足,这是否又可以引发我们对足球的另一种思考,究竟足球这项运动本身,培养一个好的球员,我们都忽略了一些什么?
在写到莫德里奇整个进入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触,就是他经历了很多曲折其实都是我们中国球员经历过的,包括从地方小俱乐部的红人到大俱乐部变成普通球员,从核心主力到被外租到球风粗犷的波黑联赛锻炼,每一次看似向低谷滑落,莫德里奇最终都能把这种下滑变成向更高处起跳的转折点。
经历过失落他知道自己应该放低姿态,经历过波黑联赛的野蛮考验让他知道在面对黑脚与谩骂时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理智,以及如何用身体合理对抗这种故意针对他瘦小身材使用的暴力踢法,他把所有的危难都变成了机会,不仅锻炼了球技,而且锻炼了自己的“逆商”。
与其把莫德里奇看成一个普通的球星,我倒是觉得他比起梅西、C罗这样从很小就顺利走进豪门的球星,多了一些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坎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人生并不总能够抓到好牌,但是如何把一手开局并不出色的好牌打好,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莫德里奇就是那种开局不如意,但是最终凭借顽强意志把牌打好的典型。
我喜欢写作,因为写作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从莫德里奇身上我学到了,人生除了要有情商和智商,可能更能够左右我们命运的是足够强大的“逆商”。
和善小眼神👀莫德里奇+C罗,英超时代的两位金球先生你记得吗?
岁月的痕迹,难忘的记忆
老旧的相馆,不变的情感
皇马中场莫德里奇此前曾效力于英超热刺,他的前皇马队友C罗也同样在英超曼联有过效力。两位巨星均赢得过金球奖,其中C罗更是五度夺魁。你还记得C罗与魔笛在英超正面交锋的日子吗?
(欢迎大家点点关注,随老相馆一起追忆往昔)